20140730 普通的人?
馬太福音 14:13-21
13 耶穌聽見了、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.眾人聽見、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他。
14 耶穌出來、見有許多的人、就憐憫他們、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
15 天將晚的時候、門徒進前來說、這是野地、時候已經過了.請叫眾人散開、他們好往村子裏去、自己買吃的。
16 耶穌說、不用他們去、你們給他們吃吧。
17 門徒說、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、兩條魚。
18 耶穌說、拿過來給我。
19 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.就拿著這五個餅、兩條魚、望著天、祝福、擘開餅、遞給門徒.門徒又遞給眾人。
20 他們都吃、並且吃飽了.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、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
21 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、約有五千。
五餅二魚是一個非常熟悉的記載,
群眾在曠野沒有食物,
主耶穌在曠野提供食物,
就好像摩西當年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沒有食物,
由耶和華賜下嗎哪。
也預表主耶穌是生命的糧,
人若餓,
可以到祂這裡來,
祂必賜人飽足。
當主耶穌行這個神蹟,
在動作的細節上,
沒有很細緻的交代,
讀者只可以從文字之間,
猜想當時的細節。
主耶穌要提供接近大量的食物,
因為不計婦孺也大五千,
所以有食物的人頭,
應該接近一萬人了。
分配行動開始是這樣記載的
:
就拿著這五個餅、兩條魚、望著天、祝福、擘開餅、遞給門徒.門徒又遞給眾人。
這裡有三個可能性 :
一. 主耶穌好像一部食物生產機,一萬份量的食物由主耶穌親身製造了,交給門徒,門徒又遞給眾人。門徒及群眾僅是食物輸送帶上的參與而矣。
二. 主耶穌將五餅二魚分開,分成十二份,份量也多了,然後十二位門徒,平均每人應付約一千人,在分的過程中,由門徒手中製造出一千份的食物。門徒有參與神蹟的發生。
三. 主耶穌將十二份食物分給門徒,門徒再將食物分給每組十至二十人的組長,由組長分發給組內的成員時,食物在分享的過程中,按需要不斷的增加。門徒及群眾都有參與神蹟的發生。
若按嗎哪的經驗,多取的也沒有盈餘,少取的也沒有缺乏,所以五餅二魚的群眾參與性應該是比較高的。
食物是憑信人領受,也是憑信心分出去,信心與主耶穌的同在,就構成每一個神蹟的重要元素。
我個人認為,小男孩是一個普通人,他獻上普通的餅和魚,
卻成就了一件大事。
而這五千人也是普通人,雖然沒有東西獻上,
但在領受及分享的過程中,
也是構成神蹟的一部分,
分一些食物給鄰舍,
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件,
原來中間有一個大大的神學,
我們願意參與在其中嗎?
正如有一句諺語
:
“一滴水點對一個海洋來說,
也許是微不足道,
但原來一個海洋,
卻是由許多滴小水點而構成的。”
剛才說的食物供應的三類産生方法,就好比三個類型的教會。
第一種教會,一切事務由傳道同工負責,會眾都是消費者,會眾只是來享用已有的成效。
第二種教會是同工與領袖高度參與,教會最忙的就是這一小撮教會領袖。會眾仍然是消費者。
第三種教會是全民皆兵,每一個人都有份參與,傳道人,領袖,平信徒都有不同的付出。
大家認為那一種是教會現時的狀況呢?
又可以如何改進呢 …?
主啊,
原來生活上的每一個環節,
都有祢與我們在一起,
願我們在小事上更信靠祢,
以致在大事上更忠心於祢。
因為離了祢,我們便不能作甚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